专访Polkadot缔造者Gavin Wood:因过於超前经历了哪些误解与挫折? – PANews

专访Polkadot缔造者Gavin Wood:因过於超前经历了哪些误解与挫折? PolkaWorld |2024-11-24 15:19 Meme 币纯粹是胡扯(bullshit)。

「我在12 月开始编写以太坊程式码,当时我只剩下500 英镑,而我的房租正好也是每月500 英镑。那时我已经创办了两家新创公司,但都没有什麽进展。我甚至想去银行找份工作。成为了以太坊的共同创办人。

Gavin Wood,以太坊联合创始人、Polkadot 的缔造者以及Web3 的愿景推动者。在上周一个长达3 小时的专访中,他揭示了区块链技术未来的奥秘。 PolkaWorld 将分几部分陆续发布出来,本文是第一部分!

在正式开始前,先看看有哪些精彩的观点和对话吧!

你创造了以太坊虚拟机器(EVM),也创立了Polkadot。在你看来,以太坊迄今最大的成就是什麽? —— 以太坊是史上造就百万富翁最多的项目。

那麽,如何诞生一个伟大的想法呢? —— 一个好的想法,就是你能清楚看到实现路径的想法。

对Meme 币的真实看法? —— 纯粹是胡扯(bullshit)。

Polkadot 的最大成就是什麽? —— 实现了安全的分片区块链。

那Polkadot 目前最大的挑战是什麽? —— 正是它的分片设计。

你的童年似乎不轻松,可以多谈吗? —— 我从小跟单亲妈妈在一起,她的先生很暴力。我清楚记得那个时期,充满了被抛弃的感觉。这让我更加感激现在能有安全的环境。

人们常说“太超前等於错”,作为发明家,你总是很早就预见到趋势。你是否因为「太过超前」而经历误解甚至挫折? —— 这真的是Howard Marks 说的吗?

请继续阅读,享受Gavin 带来的精彩内容!

从寒暄开始

Kevin:非常感谢你接受这次采访,Gavin。你现在在喝的是日本威士忌?

Gavin:是的,Yamazaki 12年。

Kevin:我听说你喜欢威士忌,也喜欢日本文化。

Gavin:是的!乾杯! Kampai!

Kevin:Kampai 是日文吗?我以为这是中文的说法。

Gavin:Kampai 是日文的乾杯。

Kevin:你会说日文吗?

Gavin:不会,但知道一点基本的用语,可以应付。

Kevin:你住在日本吗?

Gavin:现在我在日本有一间房子。

Kevin:为什麽?

Gavin:只是因为喜欢这里的文化。也许不适合全年都住,但日本的文化真的很独特,在这里生活非常有趣。

Kevin:你喜欢日本文化的什麽?

Gavin:其实它和亚洲其他地方非常不同。服务真的很棒,所有细节都经过精心考虑,这一点非常明显。和英国完全不同。

Kevin:那你怎麽看英国?

Gavin:你知道,我是在这里长大的,我是英国人。所以对我来说,这是一种……也不算特别渴望把所有时间都待在这里,但我有一间房子在剑桥,住在这里我挺享受的。我也非常喜欢英国文化中的某些元素。

Kevin:比如?

Gavin:像是英式印度咖哩,非常棒。我喜欢传统的酒吧,爱尔啤酒,还有起司。再例如馅饼,总是很美味。还有炸鱼薯条、周日烤肉,也非常好。英国是世界上比较讲究礼仪的国家之一,这点我很欣赏。

Kevin:是的,但对於像我这样的人来说,如果不是英国本地人,特别是英语不是母语的人,比如我来自瑞士,有时很难理解英国人真正的意思,尤其是他们的幽默感,对吧?英国的幽默真的很难懂,也很特别。

Gavin:是的,我觉得幽默是很棒的沟通方式。通常你会发现,笑话中蕴含着许多意义。在某些地方,幽默已经成为沟通的一部分,例如透过幽默可以稍微间接地表达意思,或是找到某种大家都能认同的共同点,而不是直接把话讲死。这是一种很自然的沟通方式。

Kevin:有人告诉我,日本也是这样的。我听说,大阪人(也可能是京都人,但肯定不是东京人)比较随性,更有幽默感。

Gavin:是的,这和你在东京出生长大然後去到那些地方的感觉很不一样。在东京,沟通方式通常比较正式,而到了大阪,那里的人天生就喜欢开玩笑,幽默成了他们沟通的一部分。而当一个人习惯用幽默沟通,另一个人不是,这之间的差异就会变得很明显。

Kevin:你觉得幽默比较和文化相关,还是跟一个人的聪明程度有关?比如对幽默的理解?

Gavin:我认为幽默在很大程度上依赖於共同的认知点、共同的感知方式以及一种对世界的共同理解方式。因此,它不一定直接与智力挂钩。但某种程度上,智力确实可以作为一种工具,用来创造幽默,建立起对话双方之间的共鸣。

就我所理解的,我对幽默也稍微思考过一些。幽默通常基於这样的一个想法:当你说出一句话,或做出一个行为时,目标对象(也就是对话者)会以两种方式来解读它,而其他旁观者可能只能以一种方式来解读。这种隐藏的解读正是幽默感产生的原因。

它之所以让人觉得有趣,是因为目标对象意识到他们能够以两种方式解读这句话,并且知道其他人只能用一种方式理解。同时,他们也知道,话语的发出者清楚这一点。因此,在对话双方之间形成了一种特殊的、专属的理解,而这种理解是其他人无法参与的。这种独特的共鸣感就是幽默的本质。

Gavin 的童年生活

Kevin:你喜欢分析很多事情吗?

Gavin:当然。

Kevin:你是谁?

Gavin:这是《巴比伦五号》中博兰人问德兰的问题,那一集花了整整一集来解答。

Kevin:所以我也从这个问题开始。

Gavin:不过,我比较喜欢另一个问题:「你想要什麽?」这是阴影族问德兰的问题。

至於「我是谁?」 我不知道,我算是个有点自由精神的人。我试着避免给自己贴标签,因为通常是定义「你是谁」的方式是,例如你和周围的世界、人和机构的关系。我不喜欢用简单的答案来回答这个问题,因为如果人们听到了,他们往往会对这个答案解读过去多,而这并不是我真正想表达的。广义来说,「一个人是谁」无法用一两句话总结清楚。这其实是透过观察一个人的言行,或是像这种访谈中,才能逐步感受到的东西。

Kevin:你的使命是什麽?

Gavin:驱动我的东西?这个问题,我不知道,有几个不同的因素吧,也有一些我想实现的事情。例如,幸福,这应该是个不错的目标吧。例如满足感、成为一个好父亲。还有一种责任感── 对我所参与的一些事情的责任,这是一种个人使命感。除此之外,还有一些童年的梦想,那些我知道能让我快乐,同时也可能让其他人快乐的事情,这些更倾向於艺术、音乐之类的领域。

Kevin:你提到了童年的梦。几个月前,我和Alliance DAO 的Kia Wong 在播客中聊到,他们在寻找明日加密领域的明星创始人时,认为两种特质至关重要。第一,是某种程度的“自闭倾向”,帮助人们独立思考;第二,是一种童年创伤,它让人心里有一种“我要向世界证明什麽”的动力。身为一个非常成功的加密领域创办人,你是否认同或具备这两种特质之一或两者?

Gavin:我并没有资格去诊断自己是否有’自闭倾向’。不过,我的童年确实不算轻松。所以,我想我或许能够认同『童年创伤』这一点。

Kevin:关於童年创伤,你愿意多讲一点吗?

Gavin:我是在单亲家庭长大的,只有母亲在身边。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她的选择。但她当时有一位暴力的丈夫,同时也是我的父亲,这持续了一段时间。我不记得自己曾经被打过什麽,但我对那个时期的生活有非常深刻的记忆,主要是一种被遗弃感。我不知道这是否可以算是某种创伤,也不确定它具体属於什麽类型的创伤。但我认为,这让我对「安全的环境」怀抱着一种特别深刻的感激。

Kevin:现在越来越多的人试图理解自己和童年的关系。我曾经和Jesse Pollack、Mike Novogratz 等人讨论过很多这个话题。很多人会透过某种形式的心理治疗,去理解自己行为模式的来源。这不仅仅是为了解释“哦,这就是我为什麽会这样做的原因”,更多的是为了自我提升,因为我们都希望变得更好。你有没有做过类似的事情,例如觉得童年在某些方面对你有帮助,但在其他方面可能不太好,所以希望透过学习更多了解自己?

Gavin:就像你之前提到的,我确实是一个喜欢思考和分析事情的人。所以我并不是没有深入思考自己人生这个阶段的经历,以及这些经历可能如何影响我现在的思考方式或人际互动。但如果你问我是否做过具体的心理治疗、催眠疗法之类的?没有。

那些所有伟大的创意是从哪里来的?

Kevin:你是以太坊的共同创办人,创造了以太坊虚拟机器(Ethereum Virtual Machine)和Solidity 程式语言,为开发者建立以太坊上的智慧合约提供了工具。你还创立了Polkadot。你是如何想到这些大创意的?

Gavin:我也不知道。我想,创意它们自己冒出来了吧。

Kevin:有意思。是说,你不需要刻意去做什麽,它们自己就来了?

Gavin:对。

Kevin:那你会先从目标或计画开始吗?

Gavin:不会。

Kevin:还是有一天醒来,突然觉得「这就是我要做的事」?

Gavin:可以这麽说吧。虽然「必须去做」可能有点夸张。但确实是有一天,我在思考一些事情的时候,比如去散步,或者在洗澡的时候,也可能是在随意思考时,不知道为什麽,这些想法的「拼图」就逐渐拼起来了。

从本质上来说,这并不是像有些人,比如Elon Musk,他可能会明确决定“我要去火星”,然後开始倒推需要做什麽:开发电池,研究火箭科学,再开发这个、那个,设定一个清晰的路线图,无论是写在脑海或纸上,然後一个一个去实现。对我来说,这种方式不太适合我的风格。

我的方式比较倾向於一种渐进式的创新。这并不是说我避免去做任何重大改变,而是说,我会基於我已经知道的、可以看到效果的事情,以及我可以想像存在或确实已经存在的组件,去寻找它们之间的组合,看看能否得出一个看起来有意义、有用的结果。而这个结果在我看来,至少以前没有被好好实现过。

Kevin:我读过一本书,是由着名外科医生和《精神控制术》(Psycho-Cyber​​netics)作者Maxwell Malt 写的。这本书叫《精神控制术》,实际上解释了创造过程的一些部分。他提到,创造力其实大部分是来自潜意识的。他说,当你在脑海中清楚地看到某件事时,你内在的创意成功机制就会接手工作,并比你透过有意识的努力或意志力完成得更好。那麽,像EVM 这样的重大创意,或其他任何大的创意,有多少是来自你有意识的思考?又有多少是你有了一个想法,设定一些目标,然後放松下来,透过深入思考让潜意识完成工作的结果?

Gavin:在我看来,一个“想法”并不是说我可以随便想到一个愿景,例如“消除世界饥饿”,然後我睡一觉,让我的大脑或潜意识来完成工作。第二天早上就会发生什麽,不会,对吧?

因为如果你谈论的「想法」是愿景或高层次目标,那麽这其实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想法」。也许它可以是电影的一个创意,但它不是那种工程意义上的「想法」。因此,我并不完全认同潜意识可以在这方面提供很大的帮助。

我认为,想法必须受到实际可行性的约束。

如果你没有解决饥饿问题的资源,那麽专注於一个「消除饥饿」的想法并没有多大意义。当然,你可能会说:「我们可以采取渐进式的方法,先做这个,再做那个。」但这更像是一种自上而下的方式,从最终目标出发,然後推导出如何实现它。我觉得这种方式比较像是Elon Musk 的风格。他有巨额财富,我不知道现在他身价几百亿还是上千亿,但他可以像美国总统或沙乌地阿拉伯国家基金主席一样,直接说:「好吧,我要在那里建一座城市」或「我打算花30 亿美元在某个地方消灭疟疾。但正如我所说的,这并不是一个“想法”,这只是一个“结果”。

一个真正的「想法」是你拥有一条路径,你有实现某事的方法。也许你并不知道确切的细节,但你知道它是积极的、可能有用的,并且可能会对世界有所帮助。你也相信没有人想到过这样的发明,或者没有人尝试过将现有的基础元素以这种方式结合起来创造出一些新的东西。

我认为,这才是大多数人在谈到「发明者有了一个想法」时的真正意义。他们指的是对基本元素的重新组合。

太超前等於错? Gavin 被误解了吗?

Kevin:你是说,把这些东西结合起来,认为它会对世界有用,对吧?但这样做的问题是,对於像发明家那样的人来说,人们在一段时间内,甚至可能很长一段时间里,根本无法理解你,对吧?我记得好像是Howard Marks 说过:「太超前就等於错。」身为一位发明家,你总是很早就能抓住趋势。在人生中,你因为太早行动或被别人完全误解受过多少挫折?

Gavin:可能不少吧,但我也不确定。我是否真的能够确定别人是否误解了我的意思?他们误解你、忽略你,或只是因为他们不够聪明,几乎无法、甚至永远无法理解你的概念,这之间的差异是显而易见的吗?我不知道。我怀疑是有的,但在某种程度上,我同意那个观点(即太超前就等於错)。不过这真的是Howard Marks 说的吗?听起来不像他的风格。

Kevin:那我之後要再确认一下,哈哈

Gavin:不过,是的,我认为,如果你想要建立一些能够立即对世界产生价值的东西,那麽你必须用这个世界已经理解的方式来解释它。这也是为什麽大多数颠覆性的发明一开始通常会用於一个非常简单、甚至显得幼稚的用例。一个经典的例子就是网路最初被用来发送电子邮件。比如说,「好了,现在你可以发讯息了,而这些讯息不再需要一天才能送达,而是几分钟内就能送达—— 假设人们每隔几分钟就会检查一次收件匣。 」

网路後来对世界的影响巨大,而如今,电子邮件的角色其实只占网路整体影响的一小部分。但它当时是必要的,因为人们理解邮件,所以他们能理解,如果讯息的传递速度快了一个数量级,甚至两到三个数量级,那显然是一种改进。

所以,我会同意这样一点:你需要用市场或目标受众能听懂的话来解释你的想法。

当然,问题在於,有时建造某个东西比弄清楚它的具体用途要容易得多。

Kevin:这不就是大多数创业者的问题吗?他们通常是在做一个产品,然後再去寻找目标用户,而不是相反。他们应该问自己:「我是在为人们解决问题吗?」但你也可以争辩说,那些为现有问题提供解决方案的人,其实是在解决一个比完全新发明更小的问题。

Gavin:是的,通常是这样。而且很多时候,他们在束缚自己。他们限制了自己的智慧和思考空间,因为他们已经划定了一个明确的范围。例如,他们只专注於让一辆车跑得更快或消耗更少的燃料。也许他们可以想到让车子飞起来,但这不重要,因为他们的焦点只是降低燃料消耗。

所以,我同意,如果你在真正开始构思如何实现目标之前,就已经预先确定了结果,你可能只能解决较小的问题。

如果你的视角更广泛一些,对具体想要实现的结果稍微更「放手」一些,例如只是试图寻找一些可以让事情变得更加自由、更有效率、更快的方法,那麽你可能会更快地找到一些更革命性、更实质的解决方案。

Kevin:你觉得什麽时候自己被误解得最深?你有提到过,这种情况可能发生了很多次,对吧?

Gavin:嗯,我觉得在做JAM 的时候还挺常见的。这是我现在在做的新协议。但我觉得这很正常,因为它确实是一个复杂的协议,而且它的运作方式与以往有很大的不同。要理解它的不同之处以及它为何更好并不总是那麽容易。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人们可能并没有真正理解现有方法的限制。这是前沿技术开发中一个很大的问题。

即使是从业者,也不总是能清楚地认识到技术的现状,或者目前技术的前沿并不是最优的。只有当你深入分析并真正理解现有问题时,才能更清楚地理解为什麽某个解决方案可能是有效的。

深刻的知识理解是推动重大突破的关键

Kevin:那你是如何开始的?因为如果按照经典方法,你有了一个问题,然後去解决这个问题。但如果你的想法比较抽像一些,你又是如何起步的呢?

Gavin:如果你从「我有这个问题,我要寻找一个解决方案」开始,我认为这适用於较小的渐进性问题。

对於更大的问题,你可能需要非常幸运才能偶然发现解决方案。或者你可以像比尔盖兹那样,直接说:「我将把自己可观的财富投入到这个问题上。」但假设你不是极其幸运,也不是极其富有,那麽你可能只会选择从小问题开始着手解决。因为小问题比大问题多得多,而且它们更细分、更细致,因此关注它们的人也相对较少。这意味着这些问题可能更容易解决,更容易被你发现并加以利用。

所以,我认为这种「自上而下,先定义结果」的方法更适合小问题,而不适合大问题,除非你拥有极其丰富的资源或极大的幸运值。

这就是为什麽我会说,你应该从当前的现状开始,分析现有的「组件」。

当我说「组件」时,我指的是非常抽象的概念,并且不仅仅是字面上可以直接使用的东西,例如Rust 程式语言、一部Android 手机或一个CPU。还包括以下内容:

•数学的各个领域

•工程学的不同分支

•人类对世界的各种认知

•已经在市场上销售的商品与服务

•已经部署的项目

•开放原始码软体

所有这些都可以视为你建造某种东西时可以利用的「组件」。透过结合这些组件,加上一些知识上的新颖性或创造性,建构出有用的东西,这些东西可能可以被用来解决某个或多个问题。我认为,这才是创造的本质。

你可以在较低层次上轻松实现这一点。例如,我可以写一个新的程序,它能够进行某种配对匹配,并用这个程式创建一个交易机器人,不久後就可能取得一定的成功。这是解决一个相对较小的问题。

而学术研究通常在更高层次的抽像上运作。学者们依然试图透过重新组合想法,加上一点知识上的创造力和创新来解决问题,但他们试图解决的是一些「更大」的问题(尽管这些问题并不总是被广泛了解,也未必显得非常重要)。这些问题不一定是很多人关注的大问题,也未必是一些非常有实际意义需要解决的问题。然而,即便如此,他们依然在创造更有用的人类知识,这本身就是一件有意义的事。

有很多经典的例子,例如20 世纪初的一些理论研究,它催生了雷射理论,而雷射最终被用於制造CD。如果没有这些理论研究,CD 是不可能被发明出来的。但在这些研究完成时,没有人知道它们有什麽用。它们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甚至几十年里,几乎都是「无用」的。但当它们终於被应用时,却引发了一场音频技术的革命。

我并不是说你应该把自己关在像牙塔里,只做那些高度抽象、看似纯粹理论的事情。我想表达的是,在立刻实用的东西和看似纯粹理论的东西之间,其实是有一个光谱的。而我自己,大概就处於这个光谱的中间地带。

我试着提出一些新的工程理解,这些理解并不是说「部署後明天就能让交易量提升10%」。相反,我希望它在被正确应用後,可能成为下一代系统的一部分,带来1000% 甚至百分之100 万的交易量提升。

当然,你无法完全确定这一点,因为你并不是一味追求某个特定结果。相反,你是在追求知识上的深刻理解。我认为,一个更好的知识理解本身可以带来伟大的结果,而且不仅仅是一个伟大的结果,而是可能会催生多个重大成果。

深度波卡Polkado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